柳州:縫補生命的藝術
中國有句古話,叫“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這說的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再修復起來的技術。鋦補修復后的瓷器還可以耐受熱食的熱度而不開裂,而尤其令人驚詫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銅絲熔合起來就是盛湯水也不會漏。

鋦瓷是中國最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行當經歷了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六個朝代,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可見他們的身影,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歷程,影響了中國多少代人的生活。對于中國人來說,瓷器并不僅僅意味著器皿,還寄托著情感。如果珍視的瓷器被打碎,懷著“惜物聚福,勤儉持家”的傳統,就誕生了鋦瓷人這一古老的職業。
追求“殘缺美”

從廣西柳州三門江林場旁的小道拐上山,兩旁的草木已經吐綠,桃花在枝頭搖曳,鳥鳴深澗,煙雨蒙蒙。來到半山一小院,只見院子里散亂地堆放著一些石獸、石雕、瓦罐,幾枝修竹種在院里,清幽如許,頗有幾分禪意。這里就是曹慶勵的私人茶事工作室。

曹慶勵學過木雕,還做過老板,曾經營茶書院。一天他看到央視《鋦瓷無痕》的報道,于是結束了自己手頭上的生意,找到中國鋦藝第一人王振海學藝。他從桂林回到柳州,在三門江一塊租用的山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從事茶具器皿的制作和修復。從此,曹慶勵從“鋦瓷”中找到了生活的樂趣,盡管“鋦瓷”不能讓他維持生活。

沒有客人的時候,曹慶勵就在他的工作室里,換上棉布衣服,系上圍裙,拿起工具敲敲打打。在他的工作室里,擺滿了各種殘破的陶碗、茶杯、茶壺,都是等著他這雙妙手來修補、重新賦予生命的。工作室墻上掛著一幅書法:鋦活。這兩個字正是曹慶勵這項鮮為人知手藝的命名?!巴ǔN覀冋f的鋦,就是把破碎的器皿拼好,再用金剛鉆鉆孔,用鋦釘抓牢,使其恢復原樣和使用功能?!辈軕c勵說。

除了茶壺、茶杯,玉器、翡翠、瑪瑙等玩物,只要是破損了的,他都設法讓其歸于完整,仿佛重生一樣。修補完畢的紫砂壺和茶杯,杯子上的裂縫處布滿金色的鋦釘,光滑細致,流暢華美,雖殘缺但不失其美,亮晶晶的鋦釘讓瓷杯平添幾分韻味,呈現出一種“殘缺美”。
留住手藝,樂在其中


“‘鋦瓷’是一門細致的手工活”,曹慶勵介紹說,“如紫砂壺的壺壁比較薄,有的僅1毫米,鋦釘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壺壁的一半?!边@種精確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個人的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夠,鋦得不結實;用力稍大,壺壁鉆透,茶水會滲出。


一些愛茶人如把心愛的紫砂壺不小心弄破了,他們最期待的是什么呢?曹慶勵認為是極力想修補復原,同時也是想修復一份對器物的感情,讓那些破碎的器皿重新歸于完整是成人之美的事情,他愿意去做。


另外,除了基本的修補,如何給這些獲得新生的器物賦予新的意義,則是更深的學問?!叭羰呛唵蔚匦迯?,那是匠活,修復了還有新的觀賞把玩價值,這才是藝術?!辈軕c勵說,每一只破損的物件到了手上,他都要仔細琢磨一番,如何進行巧妙修補,再創作。


現代社會里,許多傳統手藝都逐漸被人忘記,瀕臨失傳,其實這些傳統文化里有著很深的人生智慧。古人崇尚格物致知,認為只有接觸了事物,才能獲得真知,例如鋦瓷就是一個格物致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不斷獲得感悟,每一次成功修復破損的物件,就像是自我修行的一次圓滿,內心頓時充滿了難以名狀的喜悅,“鋦,其表為修復之藝術,其內乃圓容之人生?!?/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