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生:和而不同 成就大同
清代宮廷家具的來源大體分為兩個途徑:清宮造辦處修造和官府采買與外地官員進貢。在此基礎上,清代宮廷家具的產地主要有廣州、蘇州、北京三處。他們各代表一個地區的風格、特點。

廣式家具
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大量來華,傳播了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了中國經濟和文化藝術的繁榮。廣州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便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門戶。隨著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各種手工業也都隨之恢復和發展起來。加之廣州又是貴重木材的主要產地,南洋各國的優質木材也多由廣州進口,制作家具的材料比較充裕。

區氏臻品:西番蓮紋坐墩(小葉紫檀)

區氏臻品西番蓮紋坐墩細節圖
廣式家具的裝飾題材和紋飾,受西方文化藝術影響。明末清初之際,西方的建筑、雕刻、繪畫等技藝逐漸為中國所應用,自清代雍正至乾隆、嘉慶時期,摹仿西式建筑的風氣大盛。除廣州外,其他地區也有這種現象。如:在北京興建的圓明園,其中就有不少建筑從形式到室內裝修,無一不是西洋風格。為裝飾這些殿堂,清廷每年除從廣州定做、采辦大批家具外,還從廣州挑選優秀工匠到皇宮,為皇家制作與這些建筑風格相協調的中西結合式家具。即以中國傳統工藝制成家具后,再用雕刻、鑲嵌等工藝手法裝飾西洋花紋。

區氏臻品:鑲青花瓷片圓桌配凳(大紅酸枝)

區氏臻品鑲青花瓷片圓桌配凳細節圖
廣式家具除裝飾西式花紋外,也有相當數量的傳統花紋。如:各種形式的海水云龍、海水江崖、云紋、鳳紋、夔紋、蝠、磬、纏枝或折枝花卉,以及各種花邊裝飾等。有的廣式家具中西兩種紋飾兼而有之;也有的廣式家具乍看都是中國傳統紋飾,但細看起來,總或多或少地帶有西式痕跡。在眾多的廣式家具中,帶有西洋式花紋或有西洋痕跡的約占十之六七。
蘇式家具

區氏臻品:塔剎紋南官帽椅(黃花梨)
蘇式家具是指以蘇州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所生產的家具。蘇式家具形成較早,舉世聞名的明式家具即以蘇式家具為主。它以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用料及結構合理、比例尺寸合度等特點和樸素、大方的格調博得了世人的贊賞。進入清代以后,隨著社會風氣的變化,蘇式家具也開始向繁瑣和華而不實方面轉變。這里所講的蘇式家具主要指清代而言。

區氏臻品:斗勾方凳
蘇式家具的大件器物常采用包鑲做法,即用雜木為骨架,外面粘貼硬木薄板。這種包鑲做法,費力費時,技術要求也較高,好的包鑲家具不經仔細觀察或移動,很難看出是包鑲做法。聰明的工匠通常把拼縫處理在棱角處,而使家具表面木質紋理保持完整,既節省了木料,又不破壞家具本身的整體效果。為了節省材料,制作桌子、椅子、凳子等家具時,還常在暗處摻雜其他柴雜木。這種現象,多表現在器物里面穿帶的用料上?,F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批蘇式家具,十之八九都有這種現象。

區氏臻品:圓頭四出頭官帽椅
總之,蘇式家具在用料方面和廣式家具風格截然不同,蘇式家具以俊秀著稱,用料較廣式家具要小的多。由于硬質木材來之不易,蘇作工匠往往惜木如金,在制作每一件家具前,要對每一塊木料進行反復觀察、衡量、精打細算,盡可能把木質紋理整潔美麗的部位用在表面上。不經過深思熟慮,決不輕易動手。
京式家具

區氏臻品:云龍紋寶座
京式家具一般以清宮造辦處所制家具為主。造辦處中設有單獨的木作,從全國各地招募優秀工匠到皇宮服役。由于廣州工匠技藝高超,又在木作中單設一廣木作,全部由廣州工匠充任,所制家具帶有濃厚的廣式風格。它與純粹廣式家具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用料方面。其原因是這些優質木材全部從廣州運來,一車木料輾轉數月才能運到北京,沿途人力物力,花費開銷自不必說,皇帝本人也深知這一點。因此,造辦處在制作一件家具之前,先畫樣呈覽,經皇帝審批后,方可制作。

區氏臻品云龍紋寶座細節圖

區氏臻品云龍紋寶座細節圖
在造辦處檔案中,經常記載著這樣的事,皇帝看過圖紙后提出修改意見,準作小樣,小樣制成后再經皇帝呈覽,皇帝看后覺得某部分用料過大,及時批示將某部收小些。久而久之,形成京式家具較廣式家具用料小的特點。在造辦處普通木作中,多由江南地區招募優秀工匠,其作工趨向蘇式。不同的是,他們在清宮造辦處制作的家具較江南地區用料要大,而且沒有摻假的現象。

區氏臻品云龍紋寶座細節圖

區氏臻品云龍紋寶座細節圖
從紋飾上看,京式家具較其他地區又獨具風格。它從皇家收藏的古代玉器、銅器上汲取素材,巧妙地裝飾在家具上。清代在明代的基礎上發展得更加廣泛了,明代多限于裝飾翹頭案的牙板和兩腿間的鑲板,清代則在桌案、椅凳、箱柜上普遍使用。明代多雕刻螭虎龍 (北京匠師多稱其為拐子龍或草龍);而清代則是夔龍紋最為常見,其他還有夔鳳紋、拐子紋、螭紋、虬紋、蟠紋、饕餮紋、獸面紋、雷紋、蟬紋、勾卷云紋等無其不有。根據家具造型的不同特點,而施以各種不同形態的紋飾,表現了古色古香、文靜典雅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