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安國:明式家具的文人意識

濮安國老師
《士與中國文化》一書的作者指出:“文化和思想的傳承與創新自始至終是士的中心任務?!庇嗍系倪@部著作,更多的是從古代精神文化方面向我們闡述了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這種關系。然而,歷史極其生動地告訴我們,文化與思想常常包含著對物質生活的種種追求,或者說,人們對物質的欲望和興趣,對日常生活用品的選取和愛好,同樣深刻地反映著人的意識和情感。中國的文人從來也沒有放棄過這一方面的“傳承與創新”,他們在物質與精神的“人文”橋梁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物質文化方面始終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區氏臻品展廳一角
明清時期在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普遍流行并發展到歷史高峰的明式家具,就是這種文化的載體。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蘊涵在物質中的一種精神升華,是中國文人意識產生的一種偉大藝術。借用一位西方研究者的話說:“中國家具此一偉大藝術”,“依現代美學觀點,它們極致的藝術性、手工、設計、造型……至今仍深深震撼著人心”。這正是明式家具給全人類留下的最珍貴的遺產和財富。
(一)

區氏臻品展廳一角
明式家具作為物質產品所體現的文化內涵,首先從物質構建的形體中傳達出一種優秀的傳統、思想和審美觀念。長期以來,中國古代遵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有余者不受飾也,至質至美”的藝術傳統,因此出現了宋元的青瓷等,成為我國古代民族物質文化中“芙蓉出水”、“妙造自然”之美的典型。由明代中期產生的明式家具,也繼承和發揚了這樣的文化傳統,其造型的純樸精練、簡明生動、不事雕飾,以及強調天然材質美的格調,同樣表現出了異曲同工的旨趣,體現了我們民族杰出的文化品質。這種旨趣和品質,正是江南文人長期津津樂道的“以醇古風雅”生活的意識情懷和追求。

區氏臻品展廳一角
豐富的文獻資料告訴我們,吳地文人的尚古風氣,實是一種文化情操的表達和物化精神的倡導。他們常常集中地表現在“燕衍之暇,以之展經史,閱書畫,陳鼎彝,羅肴核,施枕簟”等日常生活中,往往顯出一種漫不經心和自由自在的情態。他們對所謂“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僅一幾一榻,令人想見其風致,真令神骨俱冷。故韻士所居,入門便有一種高難絕俗之趣”的生活境界,格外情有獨鐘,我行我素。

區氏臻品——雕山水如意羅漢床(藤面側)
在江南文人眼里,生活的格調和行為方式,包括居室的布陣設置和器物用具,一切皆是人生的一種價值趨向,是他們學養、品性、志趣和審美的意識體現,是人格外化的標志。因此,陪伴自己日常起居生活不可缺少的家具,也必求簡約、單純、典雅,努力去表現種種脫俗超然之不凡的形體和式樣,甚至對每一件幾、榻或桌、椅都要盡量合乎文人生活目標的最高境界,從而取得盡善盡美的造型效果。

區氏臻品——雕山水如意羅漢床(藤面側)細節圖
明代中葉后,蘇城內外及周邊的大小城鎮,文人的生活更以興建山水園林為中心,猶似“天堂”般的園林生活環境,進一步陶冶了江南文人的才情和性志,使他們對物質生活中的文化追求更富有使命感,或者說已成為他們滿足精神生活需要而感到更加不可疏忽。故時人沈春澤在《長物志》作序中說:“夫標榜林壑,品題酒茗,收藏位置圖史,杯鐺之屬,于世為閑事,于身為長物,而品人者,于此觀韻焉,才與情焉……”文氏則唯恐“吳人心手日變”,“將來濫觴不可知者”,便“聊以是編提防之”,寫下了《長物志》,讓今人也觸摸到了古時文人的這份真情實感。

區氏臻品——弓字頂垂手圈椅(板面)
這種對生活“長物”的關愛和主張,乃使明式家具在文人意識的浸潤中,溢出了濃濃的書卷氣息,使自然物質形態在文人的意識中轉換成各種構建的形式語言和理性化了的感性形象,從而體現了文人對其精神的要求和寄托,展示出文人理想的藝術個性和鮮明的文化特征。

區氏臻品——弓字頂垂手圈椅(板面)細節圖
“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弟子周公瑕,在他使用的一把紫檀木扶手椅靠背上,曾款刻了一首五言絕句:“無事此靜坐,一日如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边@件沒有棱角,造型溫文爾雅的扶手椅,江南地區稱之為“文椅”,是當時文人們喜愛的椅子樣式之一,今天看來也仍名實相符。

區氏臻品——三抽悶戶櫥
無獨有偶,南京博物館珍藏著一件由蘇州雷氏捐贈的,制作于萬歷年間的老花梨書桌,在其一腿足上也刻有“材美而堅,工樸而妍,假爾為馮(憑),逸我百年”的詩句,也充分地展現了文人家具被安置在“幾凈窗明”環境中的優雅和風韻。這些都使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吳地文人在日常實用家具中所傾注的精神期待。

區氏臻品——三抽悶戶櫥細節圖
閑情清逸的文人生活,讓他們深居養靜,不浮躁,無火氣。所以,明式家具的藝術風格處處迎合著他們的情意和怡性,造型的“方正古樸”或“古雅精麗”,便產生了獨樹一幟的形體式樣。

區氏臻品——羅鍋棖方凳
明式家具不僅通過精致、勻稱、大方、舒展的物質形象展現出造型的藝術魅力,而且在傳達一種合乎自然“至質”的和諧中,給人們一種超然沁心,古樸雅致的審美享受,甚至給文人們帶來的是一種脫俗和生機。

區氏臻品——羅鍋棖方凳細節圖
由此,我們不會不領悟到明式家具的這種“古”和“雅”的藝術風格和人文色彩,是在文人倡導的所謂“古制”和“清雅”的文化傳統中孕育產生的一種新的時代精神;從美學的意義上講,是文人對歷史傳統的審美總結,是對優秀民族文化的弘揚光大。
(二)

區氏展廳一角
當時,吳地眾多的文學家、詩人、戲曲家、書畫家、收藏家、鑒賞家、思想家,在不同的精神文化領域里都各有建樹,同時又以一種文人特有的靈性,共同關注著與自己居室生活息息相關的“于身為長物”的家具制造。

區氏展廳一角
他們的有關著述或言論,其中有的雖只是片言只語,但許多方面都說得相當具體、明白。對照流傳下來的家具實物,幾百年前文人在造物活動中豐富的情感意識、靈敏的思維方法和精到的美學尺度,讓我們深受啟迪。

區氏展廳一角
如文人在著意物體造型的同時,著力權衡量與質的分寸。在文人的眼里,即使是“鳥木鑲大理石”被時人視為“最珍貴”的椅子,若遵照“古式為之”之時,也應高矮適度,闊狹相宜,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脫俗而雅。

區氏展廳一角
又如“凳亦用狹邊鑲者大雅”,“天然幾以文木……為之,第以闊大為貴”等等,皆是江南文人在實際造物中對量與質的情理把握。他們通過極其精密周詳的設計,運籌著文人意識獨特的量度。

區氏展廳一角
尤其是伴隨著他們在書房畫室之中使用的文椅、書桌、床榻之類,更是“木不離分”的玩味和苛求。如提出“書桌中心取闊大,四周鑲邊,闊僅半寸許,足稍矮而細”等準則和要求,均對造就明式家具形制風范具有直接的意義和作用。

區氏展廳一角
大文學家袁宏道說,凡“邊欄漆桌,描金螺鈿昧及彩花瓶架類,皆置不用……室中天然幾一,藤床一.幾宜闊厚,宜細滑”。這些,都可說明明式家具在大量采用優質木材制造的過程中,使它們朝著一種新穎的、時興的審美時尚發展,是一種新的文化精神在一代明式家具中實現的物化過程。

區氏臻品:束腰開光梅花形花幾
這種精神的物化,在這里如同文人在精神的文化領域中一樣,由他們不斷以新的藝術思想和文化傾向推波助瀾,促使精神文化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乃至從物質形式的創造凸現出來,折射出奇光異彩。

區氏臻品:撇腳圓香幾
從明人高濂的《遵生八箋》到文震亨的《長物志》,再有清初李漁的《閑情偶寄》,后又有文士沈復的《浮生六記》等,均可以使我們清楚地看到,當時江南文人都是怎樣著意對家具傾心精力,寓情于物的。

區氏臻品:撇腳圓香幾(白酸枝)

區氏臻品撇腳圓香幾(白酸枝)細節圖

區氏臻品撇腳圓香幾(白酸枝)細節圖
從而充滿傳統精神和文人氣息的明式家具,在江浙地區,從清代早期一直相繼延續到更晚些的時期。由此在人類造物藝術史上樹起了一座巨大的豐碑,成為物質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枝奇葩!
(三)

區氏臻品展廳一角
經過江南文人的悉心經營,明式家具的品位和格調向世人展示出了種種獨特的情懷和意境。這種情與境的表現,如在與石文化的情結中,達到了珠聯璧合的藝術效果。

區氏臻品展廳一角
明式家具不僅選用優質木材為主要用料,而且將唐宋以來,深得文人青睞的珍貴天然云石作為裝飾。文人們把這些花紋自然美麗的木、石還冠以一個“文”字,稱之為“文木”、“文石”,使各種不同的天然紋理和各具特色的自然材質,都在文人的意匠中獲得升華。大概自宋代出現石屏起,到明代,以云南大理點蒼山為代表的云石或稱大理石鑲嵌,竟成了明式家具別具一格的裝飾特色。

區氏臻品展廳一角
這些富有“古淡天然”、“奇崛神秀”畫面的石片,除單獨用作立屏之外,已更多地用來做桌面、椅面、凳面、床榻屏背等。云石石質細密、光順,色澤秀麗,紋理變幻而生趣,常常呈現出自然山水般的天趣景象,在“似與不似”的虛幻之中,賦予人們無限豐富的憧憬和想像。尤其在江南文人畫興盛的年代里,文人學士以賞石為雅,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形成了一種極為流行的風氣。

區氏臻品展廳一角
蘇州古典園林中有一園景云石大座屏,石上有清人浙江長興平粱居士王毓辰的題識:“些石產于滇南點蒼山,天然水墨圖畫,康節先生有句云:‘雨后靜觀山意思,風雨閑看月精神’,此景仿佛得之?!贝似聊甏m不久遠,但如此之大且精美絕倫的明代遺石,可稱罕見之物,加上文人墨客留下了痕跡,更給人以一種風月情懷的感慨??梢?,一件家具已完全成了文人心靈天地的真實寫照。

區氏臻品展廳一角
在寧波天一閣,藏有鑲明代云石的條桌一對。據記載,云石原為吳地顧大典虞山紅豆山莊故物,后入徐氏積古齋,以后又轉吳中潘祖隱家收藏,而后入藏明州范氏天一閣。

區氏臻品展廳一角
兩石石質古樸、慈糯,紋理彌漫,氣韻生動,也是少見的精品。云石面上刻有題記款識等七八處,細審之下,竟大都是當時吳松兩地高才名流的筆跡。他們詠詩揮毫,深深地戀情于無限的襟懷于天際中。

區氏臻品展廳一角
唐寅雅友,吳郡書畫家張夢晉云:“坐對晴窗憶壯游,參差煙樹五湖秋。白云流水知多少,不見鴻夷一葉舟?!彼山瓡嫺呷四驱堅仯骸叭荷匠鰶]白云中,煙樹參差淡又濃。真意無窮看不厭,天邊似有二三峰?!倍嗖哦嗨嚨膹堷P翼也感嘆不已,題詩日:“云過郊原曙色分,亂山元氣碧氤氳。白云滿案以舒卷,誰道不堪持寄君?!鳖櫞蟮涓椴蛔越刭澏鴩@之:“數筆無暉水墨痕,眼前歷歷五洲村。云山煙樹模糊里,魂夢徑行古石門?!?/FONT>

區氏臻品展廳一角
文人對物質精神化的崇尚和陶醉,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道出了真諦:“造物之愈出愈奇,從此丹青一家皆為俗筆,而畫苑可廢矣!”文人從天然物象導出的情感和意境,或許更能生發出寬廣的思緒,進入所謂的“物我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

區氏臻品:帶拖泥四平條桌
文人富想像,重哲理,面對大自然的造物,由此而時時步入詩情畫意之中,尤其是鐘情于文人畫的吳地士人,在以“山秋隱逸”、“風貌瀟灑”的人格趨向中,以此為一種“孤高絕俗”、“飄逸脫濁”的精神象征。

區氏臻品:三彎腳霸王棖酒桌
這種文人的造物意識,使明式家具的精神內涵達到了民族傳統文化的峰巔。家具已不僅只是用來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已成為文人心智凝成的物化的詩,物化的畫,物化的情,物化的意?;蛘哒f,這種文人的情懷意境,是詩,是畫,也是一木、一石,是人智識悟在物質形態中的結晶,展示了人類歷程的文明燦爛。

區氏臻品:翹頭幾